安寧療護之歷史

現代安寧照顧的鼻祖桑德絲 (Dr Cicely Saunders)

安寧療護的定義

安寧照顧的理念

安寧療護四全照顧

安寧療護之歷史

安寧療護(Hospice) 的歷史發展最早在羅馬時代,是照顧旅客及病人臨終的地方。中世紀歐洲修道院附設安寧院(Hospice) r.Cicely Sau,用來作為朝聖者或旅行者中途休息補足體力的驛站,專門給異鄉的旅客溫馨的照顧。十七世紀,法國教士聖保羅(St. Vincent de Paul) 與嗀慈惠姊妹會(Sisters of Charity) 照顧貧民、病人、孤兒、及臨終者。十八世紀,普魯士男爵Baron Von Stein與牧師Fliedner創設Kaiserswerth,是第一所有護士照顧的安寧院。到了1954年羅嗦門曾提出癌病末期病患的照顧計劃,但那時並未受人重視,直到1967年6月才由英國女醫師桑德斯( Sunders )在倫敦近郊成立“聖克裏斯多福(St. Christopher)安寧院”專門照顧癌症末期臨終的病患,也開始將癌症末期病患的療護工作納入醫療系統,接著世界各地對癌症末期病患之療護及在醫界專業領域被重視。

 
TOP

現代安寧照顧的鼻祖桑德絲

(Dr Cicely Saunders)
桑德絲英國人生於1918年, 於1940年接受護士訓練成為護士, 她患背痛, 醫囑不能再做護士, 但她熱愛照顧病人,乃轉修習社工學分。於1947年成為社工,繼續在醫院服務病人。1947年她照顧一位年輕的癌症病人David Tasma,兩人有很深的交情, 由於當時醫師對癌症病人的疼痛束手無策, 大衛的疼痛激發桑德絲奇想:“ 不知能否為癌症病人的疼痛做什麼? 能否給他們更好的照顧?” 桑德絲希望為癌症病患建造一個較像家而不像醫院的地方;1948年大衛去世,並將幾乎他所有遣產五百英磅留給桑德絲,大衛說: 「我會是你所建造的家的窗戶」!桑德絲從此特別關注癌症末期的病人,同時並繼續為她的理想到處演講、募款,她希望能有更多照顧病人的機會,欲應徵晚上照顧病人的志工工作,但有一位醫師建議她:「若妳真的想幫助癌症病人,妳應該去念醫當醫師,因為是醫師遺棄了癌症病人。」 於是她33歲(1951)進入醫學院,40歲(1958)成為醫師。1958年到1965年她與幾位醫師同事研究出很多新藥,處理癌症病人的疼痛及症狀。1963年她開始建築工作,於1967年終於美夢成真,在英國倫敦近郊錫典罕(Sydeaham)成立聖克裏斯多福安寧院(St.Christopher’s Hospice),發展成為全世界安寧療護的典範。她取Hospice原意是接待收容病人、旅人之處,引申為照顧癌症末期病人的地方,她開創了全世界第一家有特殊服務方案,以醫療團隊合作方式,照顧陪伴癌症末期病人走完生命全程,並協助輔導家屬渡過哀慟期的聖克裏斯多福安寧院(St.Christopher’s Hospice),迄今36年;Hospice Care 已經是文明社會,人道醫療的表徵

TOP
 
安寧療護的定義

安寧療護的原義:中世紀時代,作朝聖者或旅行者中途休息,重新補足體力驛站。
世界衛生組織 (1990)對安寧療護的定義:對一位用當今科技已無法治癒的末期病患及其家屬,提供整體性的照顧,藉著解除疼痛及其他不適之症狀,並統合心理,社會,靈性之照顧,來提昇病人及家屬的生活品質。

TOP

安寧照顧的理念
以醫療團隊運作的方式照顧病患與家屬,照顧計畫由整個團隊(含病患與家屬)共同決定是達到莊嚴死亡,有人性的地方;尊重生命尊嚴,尊重臨終者權利減輕或消除癌末病患身體疼痛,不適症狀或心理壓力,達到末期良好生活品質及尊嚴和平的死亡 輔導癌症等疾病末期病患與家屬接受臨終事實使病患安詳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使家屬敢於面對病患死亡,使生死兩相安,無悔,無憾死亡皆自然法則,絕不‘加工’是活到最後,非等死,等到最後
TOP

安寧療護四全照顧
安寧療護強調是四全照顧。所謂四全照顧,就是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照顧。
全人照顧: 就是身、心、靈的整體照顧,在一般病房只有照顧病人的身體,但癌症末期病人除了身體症狀之外,有很多心理、靈性、家庭的問題,通通要照顧好,所以是全人的照顧。
全家照顧: 癌症末期病人最後會走向死亡,而死亡是整個家庭甚至全家族的大事,另外家屬因為照顧病人也會出現很多問題,所以除了照顧病人之外,也要照顧家屬,解決體力、心理、悲傷等問題。
全程照顧: 從病人接受安寧療護(包括住院及居家照顧)一直到病人死亡,還要做家屬的悲傷輔導,使創傷減至最輕,而不致於產生一些後遺症,所以是全程照顧。
全隊照顧: 這是一個團隊的工作,成員包括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志工(義工)、心理師、宗教人員等,凡是病人所需要的都可以是團隊的成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