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1月 健康新聞集錦

公告內容

飲食健康:
生酮飲食好夥伴~吃酪梨3秘訣,盡收5大健康好處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8年1月12日 上午9:15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近兩年來,強調低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的「生酮飲食減重法」,在國內外刮起一陣旋風,不僅帶動了椰子油的買氣,就連有著「森林之奶油」稱號的酪梨,也被視為生酮飲食的最佳良伴,身價大漲。姑且不談生酮飲食法是否人人適用,營養師提醒,雖然酪梨屬於「營養密度高」的食物,但一般人食用時,還是有3個小秘訣要注意喔!

營養密度高!酪梨有5大健康好處

雲林基督教醫院營養師魏怡芬表示,酪梨(學名:Persea Americana)含有各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和重要的植化素,被視為「營養密度高」的食物,適度攝取對人體有諸多的益處。

好處1/保護心血管健康:酪梨富含油脂,油脂成分比例: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UFA)占71%、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13%、飽和脂肪酸(SFA)16%,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好處2/降低壞膽固醇:酪梨含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有助於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也就是俗稱的「壞膽固醇」。另外,酪梨成分中的豐富維生素C和維生素E,也可能有助於延緩高膽固醇血症演變成動脈粥狀硬化的進程。

好處3/控血糖助減重:1顆酪梨重量約400至600公克,去皮去籽後果肉約400克,熱量292大卡,比市售奶茶類含糖飲料1杯約500至1000大卡更低。而且,每100公克的酪梨含有3.8克的膳食纖維和4.8克脂肪,膳食纖維和脂肪都具有飽足感、延緩血糖上升的效果,適量攝取酪梨已被證實對於降低體重、BMI和腰圍有所幫助。

好處4/幫助控制血壓:根據「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2016 N5版」數據顯示,在酪梨可食用的部位,平均每100公克含有271毫克的鉀離子,含量相當豐富。臨床證據建議成人每天攝取足夠的鉀,有助保護血壓。另外,酪梨具有低鈉的特性,有助預防高血壓。

好處5/降低罹癌風險:酪梨含有類胡蘿蔔素、萜類化合物、酚類和麩胱甘肽等植化素,這些植化素陸續已有研究發現具有防癌和抗癌的作用特質。

酪梨=油脂!掌握飲食3秘訣,身體更健康

不過,您注意到了嗎?上述列舉的5大吃酪梨好處,超過一半可歸功於「脂肪」!現實生活中,不少人視酪梨為「水果」,但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酪梨在六大類食物分類中卻被歸為「脂肪類」,即使其脂肪酸組成比例有益健康,仍不宜過度攝取。而且,攝取方法也有訣竅!

魏怡芬營養師建議,一般人吃酪梨時把握以下3個秘訣,才能吃得健康又安心:

秘訣1/每日1顆為限:

酪梨屬油脂類食物。一般人一天所需烹調用油約7至10茶匙(油脂35克至50克),如果全部以酪梨取代烹調用油,換算約為1.8至2.6顆酪梨(計算基準:1顆400克重的酪梨含脂肪19.2克)。但現實生活中,三餐很難不用到烹調用油,因此建議吃酪梨一天最多一顆,且食用時須扣除烹調用油量。

秘訣2/挑選成熟酪梨:

酪梨的成熟度與顏色和手感度有關,生酪梨呈鮮綠色,隨著成熟色澤逐漸變暗,成熟可食用的酪梨呈現紫黑色。把酪梨放在手掌中稍稍握緊,如果感覺到有些軟就是成熟酪梨,香味濃郁是最佳的享用時刻。如果購買的是未成熟之綠色酪梨,通常放在室溫中保存約4至5天後即可食用;若要加速催熟,可以和一顆蘋果或一根香蕉放在紙袋內,置於室溫保存。

或許有人會問:近年研究發現吃未成熟的香蕉有助控制血糖,未成熟酪梨是否也有類似的效果?魏怡芬營養師解釋,香蕉屬於水果類,還沒熟的綠香蕉含有抗性澱粉,人體消化道較無法快速吸收,所以能延緩血糖上升速率。但是,酪梨屬於油脂類,非水果類,脂肪能延緩血糖上升,食用後較有飽足感,所以不用刻意挑選不成熟的酪梨食用。

秘訣3/直接吃最營養:雖然酪梨不是水果,但吃法跟水果一樣,不需烹調即可食用,可充分保留原本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和植物性營養素。酪梨經蒸煮會失去原有的風味與營養,如降低維生素A、C、E、菸鹼酸等營養素,所以建議以鮮食為原則。

詳全文


---------------------------------------------------------------------------------------------------------------
老人健康:
教授:多吃菠菜,大腦退化比別人晚11年!原因是...

早安健康
2018年1月8日 下午12:00
【早安健康/潘懷宗(藥理所教授)】2017年7月11日澳洲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艾頓博士(Scott Ayton)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以及同年8月1日在《腦》期刊(Brain)兩篇論文指出,如果阿茲海默病人同時有過多的鐵質沉積在腦中的話,可能會加速損害大腦,原理就像是使金屬生銹一樣。
科學研究已經知道,β-類澱粉蛋白(β-amyloid)在腦內堆積與阿茲海默症有關。而澳洲的這項研究發現,腦中鐵蛋白(ferritin)含量及β-類澱粉蛋白含量同時都高的人,其認知能力退化的速度會比腦內β-類澱粉蛋白含量高但鐵蛋白含量低的人,來得快速許多。
研究人員計畫展開一項為期5年的試驗,調查抗鐵藥物對於治療阿茲海默症是否有效。儘管如此,艾頓博士反對民眾透過減少膳食中鐵質的攝入量來預防阿茲海默症。因為腦中鐵的含量與由食物攝取而來的鐵質目前並沒有數據證實有任何相關,所以不需要因此恐慌或是改變飲食習慣。同時,科學研究也顯示,腦中鐵蛋白累積可能和鐵代謝異常有關,而鐵代謝異常,也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前兆,正常人是不會的。
此外,2013年8月20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醫學教授喬治·波特克科斯(George Bartzokis)博士發表在阿茲海默症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的研究報告指出,人體需要鐵質,但是如果因為某種原因而使得過量的鐵質沉積在大腦,造成氧化壓力性損傷,影響腦神經細胞的運作,就會提高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潘老師特別提醒,因為正常人鐵代謝沒有異常,多吃菠菜反而能有效預防阿茲海默症喔!2015年美國一項研究發現,芝加哥若許大學(Rush University)瑪莎.莫利斯(Martha Morris)教授分析調查950名平均年齡為81歲銀髮族的飲食,持續長達10年,結果發現,
常吃菠菜和羽衣甘藍等綠色蔬菜者,認知功能衰退平均延緩11年,大腦老化的速度明顯較為趨緩。
鐵質是製造紅血球的重要成分之一,而紅血球則是負責輸送氧氣至人體各個部位,若是長期缺乏鐵質,容易導致貧血、血氧不足,造成頭暈、嗜睡、易疲倦、心跳加速、抵抗力下降等症狀。
根據衛福部2004~2008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19~50歲的女性鐵缺乏比例為22.5%,男性則為0.3%,顯示婦女缺鐵情形比較嚴重,約每10人中就有2人缺鐵。而「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七版則是建議,一般成年男性每天鐵質攝取量為10毫克,女性15毫克,除非確診是缺鐵患者或是懷孕、哺乳中婦女、素食者,一般人只要飲食均衡,就不需要額外吃含鐵的營養補充品。因為所有東西過量補充都不好。
失智症盛行率越來越高,全球失智症患者高達4千多萬人,其中台灣失智症人口已超過26萬,大約每100人當中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預估2041年將增加到67萬人,也就是每100人中就有3人罹患失智症。
失智症大致分兩類,一為退化性失智症,是由於大腦神經細胞退化或病變所造成,像是阿茲海默症,佔總失智症人口的50~60%,二為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是因為腦血管病變所造成的,約佔總失智症的20%。而阿茲海默症的病因是腦部累積過多的β-類澱粉蛋白質(β-amyloid),這些類澱粉蛋白在腦部沉澱形成斑塊後會傷害腦細胞,進而影響人的記憶、情緒和行為。
美國失智症協會提出了失智症十大警訊,包括記憶減退影響到生活和工作、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言語表達出現問題、喪失對時間或地點的概念、判斷力變差或警覺性降低、抽象思考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個性改變、活動及開創力喪失等10項。若家中長者出現了這些現象,請儘快協助他們就醫治療,可減緩失智症的症狀惡化。
2014年1月份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榮民醫院的狄思肯醫師(Maurice W. Dysken)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研究指出,阿茲海默症病人若是每天補充高劑量2,000國際單位(需經由醫師處方,勿擅自服用,一般成年人每日攝取上限為1,0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E,並持續服用約2.3年,將有助減緩日常功能退化的速度。研究結果發現,服用維生素E的阿茲海默症病人日常生理功能(穿衣服、刷牙洗澡、與人交流)退化的速度比安慰劑組的病人減緩19%,惡化的速度也減緩約6.2個月。
另外,根據2013年12月份美國加州大學的里德博士(Bruce Reed)發表在《美國醫學會神經學期刊》(JAMA Neurology)上的研究指出,增加血液中HDL (好的膽固醇)並減少LDL (壞的膽固醇)濃度將可以減少大腦形成β-澱粉樣蛋白斑塊(β-amyloid)的風險。
正確的飲食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日常飲食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未精緻過的全穀類,冷壓植物油,適量巴掌大的小型魚,少量的紅肉和家禽肉。另外,薑黃素和綠茶也有助於預防阿茲海默症。
想要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除了注意飲食外,在中年時期就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多動腦,多參加社交活動,少吃精緻含糖食品等,並且避免三高、肥胖、不抽菸等,都是預防失智症的最佳方法。 詳全文
生活健康:
毒物專家:塑膠袋藏乳癌危機!這用法竟溶出3倍毒
2018年1月8日 下午2:00

【早安健康/李俊璋(國際室內空氣科學學院會士)】塑化劑是環境荷爾蒙之一,也是我長期研究的一個項目。我最初的研究是以環境污染為主,後來回顧一些外國學者之研究發現結果是針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像小女生的性早熟、成年女性罹患乳癌、卵巢癌及子宮頸癌的增加,於是我擴展研究領域,二○○五年開始著手進行「塑化劑對全年齡層造成影響」的研究,目前研究已進行到第四期。結論很清楚:無論是從胎兒、小孩子、大人到銀髮族,都有顯著影響。

乳癌已是國內女性罹癌第一名,過去醫界研究認為,乳癌發生的原因與西化高熱量飲食有關,但我研究環境毒素多年,發現塑化劑的影響很大。

我與研究團隊於二○一三年發表全世界第一篇關於塑化劑會造成小女童發生性早熟的研究報告,發現這些二至八歲女童體內的塑化劑多來自飲食,經過團隊親自到家裡訪談後,多數小女童常會喝用塑膠袋盛裝的熱豆漿、用塑膠杯裝的冷飲,所以檢測尿液中含有的塑化劑濃度很高。

使用塑膠袋裝熱食,溫度超過六十度就會釋放出塑化劑,而且溶出量會增加兩到三倍。
有人覺得塑膠杯裝冷飲應該就不會有釋出疑慮,但我的回答是,量雖然少,一樣有暴露量累積的風險。

新光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鄭翠芬與我的觀點不謀而合,她也認為高熱量飲食習慣引起的乳癌常會發生在更年期女性身上,由於年輕乳癌患者的類型明顯與年長者不同,後經研究發現,這與她們愛用塑膠袋裝熱湯、熱食的飲食習慣有關。

詳全文

運動健康:
跑者營養大學問──缺鐵臉白白
RUNIROUND RUNIROUND2018年1月11日 下午5:01

如果你運動過程中出現疲倦、虛弱、心跳加快臉色蒼白,免疫力下降、快昏倒的問題。可能,是你缺血了,更深入來說,你缺鐵了。

近幾年對於運動員體內鐵質狀態的研究指出,運動員較易患鐵質缺乏問題。已有很多研究者發現鐵質缺乏盛行於運動員之間,特別是耐力項目之選手。

體內鐵質儲存量之多寡決定於血清亞鐵值,早期對運動員研究報告經常只注意低血紅素值,除了鐵質缺乏性貧血外,由激烈訓練或運動而造成紅血球加速破壞及降低血紅素值的運動性貧血也是關鍵。

對運動員而言,只要缺乏鐵質,不論有沒有貧血也不管引起缺乏的原因都會產生生理反應。肌血球及一些含鐵的呼吸酵素是血紅素主要的構成分子;貧血者其運動能力較差,最近研究報告指出雖然沒有貧血,但鐵質缺乏者,其身體工作能量亦會下降,並且導致過多的乳酸產生。

因此,不管是否是專業競技、休閒運動人,體內鐵質含量應作定期檢查,確保本身成績表現。這些檢查包括:血清鐵質及血紅素值檢定,以及運動員營養攝取分析。如果發現鐵質不足就必須以營養補給或鐵劑補充以迅速制止惡性發展。

體內缺鐵的高危險群如下:

A.鐵質的需求量高:運動員表現端賴身體有效將氧氣運送到肌肉,經由紅血球的血紅蛋白和肌肉的肌紅蛋白將氧氣供應給細胞,這需要適量的鐵質才能運作正常。必須經常鍛練增加體內紅血球量和肌肉量,想當然耳對鐵質的需求量更大。

B.鐵質的流失量高:運動過程中的排汗富鐵質,所以高汗水排出的情況下鐵質流失量也高。加上劇烈運動時會出現腸胃的細微創傷、導致腸胃出血,也會因此流失鐵質。此外,若經常服食用來止痛的消炎藥也會導致腸胃出血。

C.不均衡的飲食習慣:對耐力運動而言體重偏輕是有利的,例如:體操、芭蕾舞、長跑等。所以在飲食上的營養可能不足;舉例說素食運動員的鐵質供應普遍不足,因為植物性食物所含的鐵質是較難吸收的;此外,運動員喜歡有條件進食以為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或胡亂戒口而未能攝取均衡的營養也是問題來源。

D.鐵質的吸收偏低﹕運動員吸收鐵質普遍比非運動員低。

運動員容易受到缺鐵影響,缺鐵性貧血會令到身體不能有效運作因而影響表現。此外,缺乏鐵質也會減低能量的效率而令肌肉容易疲倦及抽筋。

有三類運動員較易患上缺鐵性貧血﹕一、女性運動員;二、素食運動員;三、長跑運動員。年輕女運動員是屬高危險族群,因為她們平均從食物中攝取的鐵質並不能補充每個月經期時所流失的鐵質,很多時候,為了求美求瘦,在飲食上並沒有落實均衡。

預防缺鐵和患上缺鐵性貧血的最效方法是進食鐵質含量高的飲食,包括適量的紅肉、豆類、及深綠色蔬菜、蛋和堅果等。增加進食維他命C含量高的飲食,因為維他命C能促進鐵質的吸收,進餐時不要同時喝茶或咖啡,因為茶或咖啡所含的單寧酸會與食物中的鐵質結合而不能被吸收;進食穀類也要小心,因為它們所含的植酸鹽也會減低鐵質的吸收。

若懷疑缺乏鐵質、甚至患上缺鐵性貧血,應立刻求醫,醫生會按照患者的情況施以適當的治療,最常用的方法是進食含均衡營養的膳食、尤其是鐵質含量高的飲食,並可能需要服用含鐵質的補血丸。

任何人都可能缺乏鐵質和患上缺鐵性貧血,就算是理應身體很健康的運動員也不例外。不過,缺乏鐵質和缺鐵性貧血都是可以預防的,不應因此而放棄運動、或不參加競爭性的比賽,只要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攝取均衡的營養和接受適當的鍛練,都可以從此感受到運動的雙向好處。
詳全文

嬰幼兒建康
防氣喘兒症狀加重 四大飲食提醒
風向新聞 2018/01/13 16:11

氣喘是一慢性呼吸道發炎疾病,因氣管對外界刺激過度敏感而誘發氣管收縮造成呼吸道阻塞。氣喘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學齡兒童盛行率達百分之12-14,孩童宜積極接受治療以防症狀惡化,並透過預防保健達到良好控制。

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洪詩萍表示,治療氣喘除給予抗發炎藥物及支氣管擴張劑,也要持續氣喘追蹤並建立氣喘症狀惡化處理方法,避免氣喘惡化因子:如讓病童遠離塵蟎、寵物、蟑螂、花粉、黴菌等過敏原,避免吸入二手菸,預防感染如施打流感疫苗等以減少氣喘被誘發的風險。

氣喘孩童之飲食該注意哪些呢?

避免高熱量食物
氣喘孩童宜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以免加重氣喘嚴重度,因此建議孩童避免高熱量食物。除非確診食物過敏才須避免食用該食物,若確診為對奶、蛋、海鮮或堅果類等食物過敏,需經過醫師確診為對該食物過敏才須避免該食物,不建議家長過多限制孩子飲食種類,避免影響孩子成長發育。

多吃蔬菜水果
飲食以原食物為主,減少添加物如防腐劑、色素或香料如飲料、糖果等。食品添加物亦可能會導致敏感反應,如添加在速食餐盒、披薩葡萄酒、啤酒、水果乾、披薩、烤洋芋片、果醬、金針、竹笙、海鮮及加工肉類等許多食物當中都含有亞硫酸鹽(Sulfites) 作為防腐劑使用,亞硫酸鹽可能會誘發哮喘、呼吸困難、噁心嘔吐、腹痛下痢、暈眩痙攣、發疹等症狀,嚴重者甚至猝死。

忌吃冰冷食物或飲品

宜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胡蘿蔔素、鎂離子抗氧化及鉀離子的食物:維生素D:奶、蛋、鮭魚等。若合併胃酸逆流宜少吃產氣食物:豆類、捲心菜、碳酸飲料、洋蔥、大蒜、油炸等食物。避免喝易產氣飲料如汽水、可樂等。若氣喘患者對水楊酸敏感(salicylates)宜避免如咖啡、茶、某些中藥或香料等食物或藥物。

攝取足夠六大類食物
氣喘孩童若日常活動量少,易造成身材矮小、肌肉較虛弱無力,因此更需重視均衡飲食,攝取足夠六大類食物,足夠之蛋白質食物如魚、肉、蛋、牛奶等。使用氣喘藥物如氣管擴張劑等易造成鉀離子過多流失,宜適當補充高鉀食物,蔬菜水果如波菜、空心菜、番茄、草莓、桃子等。

孩童健康的飲食習慣仰賴父母的引導,從小時候開始培養健康飲食觀念,讓孩童減少因飲食習慣造成氣喘症狀加重,營養問題而影響正常生長發育。
詳全文

---------------------------------------------------------------------------------------------------------------
藥品健康:
高血壓藥得吃一輩子?藥師「神解析」:是你發現太晚
時間: 2018年01月15日 10:00

文/臺北市藥師公會藥師 趙詣芬

在台灣,每4個人就有1位高血壓患者,高血壓初期往往症狀不明顯,因此又被稱為「沉默殺手」,但民眾卻大都不知道高血壓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反而覺得長期吃西藥傷身,且在想到要吃一輩子的藥後便感到萬分沮喪,甚至因此拒絕就醫,認為反正不吃也可以好好的生活著,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首先試想血壓怎麼來?我們的血管就如供血的水管,藉由心臟每1次的跳動,提供養分給身體每個器官,而血液在血管造成的壓力就稱為血壓,血壓太低容易供血不足,血壓太高會造成心臟和血管的損害。

但身體是聰明的,當身體的平衡受到破壞,它會主動找到別的方法維持生理功能,舉例來說,血壓高的時候心臟就更努力做工,長期下來產生「過勞」現象就成了心衰竭,衰竭後血液打不出去又進而導致肺水腫造成呼吸困難,而這些過程都是日積月累下來,「漸漸地」改變,而且不只心肺,舉凡大腦、腎臟等重要器官到全身都會受到影響,所以高血壓一點都輕忽不得。

可是血壓藥一吃就要一輩子吧?這樣人生還有什麼樂趣?而且吃久不是很傷身體嗎?先說說吃血壓藥傷身這件事,或許可以先想想是藥物傷害了身體嗎?還是被延誤治療的高血壓傷害了身體?許多人因抗拒長期服用藥物而拖延就醫,往往等到開始用藥的時候身體器官早已經受損,卻誤會是藥物造成的。

目前高血壓藥物的安全性很高,且很方便服用,若是配合生活作息和飲食的改變,早期改變與控制血壓,不見得要吃一輩子;但是,大部分人就醫時,已經到了一定要吃藥控制高血壓,須要長期服用。看到這裡還不必太快沮喪,生活型態的改變還是有機會讓血壓控制更佳,進而減少藥物的使用。心臟要使用一輩子,1天不到3分鐘的服藥,可以讓你心臟更健康,這樣不是更划算嗎?

趙詣芬,振興醫院藥師,臺北市藥師公會藥師。

詳全文

疾病健康:
「地中海飲食」可以改善脂肪肝! 但這6個注意事項要先知道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2018年1月5日 上午9:00

現代人多吃得豐盛油膩,加上少動,體重直直升,有脂肪肝的人不少。想要改善脂肪肝除了靠運動消脂外,飲食要如何調整呢?

好心肝門診中心副院長、台大醫院內科部兼任主治醫師林姿伶,日前在《好心肝講堂》中談到「脂肪肝的建議飲食」,首先提出的就是地中海飲食。地中海飲食以橄欖油、魚、堅果、全穀類、水果及蔬菜類為主,並以蔬菜為主食,推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一天總脂肪熱量最多只有80克的油脂(約8茶匙)。但是林姿伶醫師特別提醒,這80克的每日可吸收油脂中,必須還要包含食物中的油脂,像是魚油等,所以一不小心就會過量。

至於堅果類的攝取,林姿伶醫師:「堅果是非常好的食物,非常有營養、熱量又高。」不過林姿伶醫師也提醒,一把100克的堅果熱量高達607大卡、68克的油脂,所以如果吃下100克的堅果後,「你中餐只能喝水喔,晚餐要倒扣7大卡。」油脂攝取量也很容易因這把堅果而超標,因為100克堅果油脂含68克,一天油脂攝取量最高僅80克,還要扣掉食物本身含有的油,橄欖油可能剩不到1茶匙的攝取量。林姿伶醫師:「所以一天可不可以吃一大把的堅果?我覺得先不要,頂多吃三分之一把就好。」

另外,全穀類的攝取,林姿伶醫師表示「全穀類非常有營養」,因為全穀類含有Phytochemicals(植物化學物質)可以調節腸胃道的微生菌相。不過由於一碗高纖糙米飯的熱量有300大卡、一碗白飯200大卡,所以林姿伶醫師提醒,如果只是把白米飯換成高纖全穀類、其他食材量沒有調整的話,那對改善脂肪肝是沒有幫助的。最重要的是藉由全穀類增加飽足感,進而減少其他食物的攝取量。

蔬果類的攝取,林姿伶醫師強調:「我推薦蔬菜是煮熟的蔬菜對身體好,對大腸也健康。」而且蔬菜可以增加飽足感,進而減少總熱量的攝取。但胃比較不好的人,吃生菜因為比較不好消化,所以要特別注意食用量。至於水果,林姿伶醫師透露,曾有研究發現,天天吃蔬菜的人確實可以減少肝臟脂肪堆積、肝癌發生率,不過天天吃水果的對於改善脂肪肝似乎沒有成效,推測應與水果的糖分有關。

地中海飲食中還有一項是「適量的酒精攝取」,林姿伶醫師表示紅酒是各種酒類中熱量最低,而且含有紅酒多酚能夠抗氧化,建議的攝取量為「女士一天一杯紅酒、男士一天兩杯紅酒。」但林姿伶醫師提醒,千萬不可過量,如果女士一天攝取超過20克的酒精、男士超過30克,則容易罹患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患者則必須滴酒不沾,因為會增加肝癌的發生率。

至於「減少乳製品及肉製品的食用」,林姿伶醫師:「鮮奶跟新鮮的肉可以吃,尤其是瘦肉。」但是由於加工過的乳製品及肉製品,為了要增添風味會加防腐劑、鹽巴、糖等去調味,所以熱量是偏高、不建議過多攝取。最後則是「少鹽」,林姿伶醫師:「他們發現高血壓的病人,你把它減少鹽分攝取,不只是血壓好、連脂肪肝也進步,很特別。」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