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7月份 健康新聞集錦

公告內容

飲食健康:
喝秋葵水降血糖?吃下「完整秋葵」才實在!
康健雜誌 王暄茹 2018年7月21日 上午11:00

每年5~9月正是秋葵的季節,早在明朝《本草綱目》裡就記載著秋葵的食療效用。對於秋葵能夠顧胃、穩定血糖、降血壓,是真的嗎?

秋葵又名黃秋葵,俗名羊角豆,有護胃好食物之稱。它的黏液是最特別之處,黏液可以附著在胃黏膜上來保護胃壁,並促進胃液分泌,提高食慾,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狀。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指出,相較於粗纖維較高的蔬菜(如芹菜),秋葵不刺激腸胃,適合胃不好的人食用。再者,它的黏液可幫助吞嚥,也適合牙口不好、吞嚥功能差的長輩。

秋葵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包括水溶性纖維果膠、半乳聚糖及阿拉伯樹膠等,能幫助腸胃道消化,預防大腸癌。水溶性膳食纖維也會增加飽足感,是控制體重的理想食材。

深綠色食物含有許多植化素,具有抗氧化功能。秋葵中的β-胡蘿蔔素就是植化素的一種,它會轉化成維生素A,一則顧眼睛,二則能保護腸胃及口腔黏膜,賴怡君解釋。

秋葵裡的鎂、鉀跟鈣也很豐富,正是幫助穩定血壓的礦物質。美國《高血壓防治飲食建議指引》就建議,應多攝取鎂、鉀跟鈣含量豐富的食物,而這些營養素在秋葵中的含量都不低。但對慢性腎病患者來說,要控制攝取量,且切忌生食。

至於許多人飲用秋葵水以降血糖,目前並無科學實證。膳食纖維的確能夠幫助控制血糖,但秋葵泡水能喝到的膳食纖維有限,賴怡君提醒,控制血糖必需監控總醣量的攝取及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能僅靠單一食物。賴怡君建議,要吃到食物的好處,還是連皮帶肉地吃下完整的「全食物」最好。

秋葵性寒,汆燙後適合沾芝麻醬等溫性醬料。賴怡君喜歡將枸杞、嫩薑、九層塔及些許醬油膏,以果汁機打成醬汁,搭配秋葵特別對味。但她提醒,汆燙前不要切開,以免流失黏稠物質,汆燙時加點鹽能保持顏色翠綠,時間約1分鐘即可。

秋葵也適合用於煮湯和燉菜,增加菜餚的濃稠度。但有些人就是不愛秋葵的黏稠口感,賴怡君也有小撇步,將秋葵橫切厚片,與蛋汁打勻煎蛋,不僅能降低黏稠感,秋葵的橫切面成星星狀,最能吸引孩子。
詳全文

孕吐吃什麼才對?營養師教你聰明吃,有喜不害喜!

2018年7月21日 上午9:00
【早安健康/啾啾營養師李錦秋】懷孕是人生大喜事,如果整個孕程都很不舒服,從一開始就吐到藥生的那一刻,很容易讓媽咪們身心俱疲呢!到底要怎麼樣可以止吐是好多孕媽咪想問的問題。

害喜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頭暈、耳鳴等,通常發生在懷孕第5至6週開始,大部份持續到12至13週害喜的症狀就會緩解。

有孕不吐的撇步

補充蛋白質:選擇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豆、魚、蛋、肉,提供孕婦所需營養,避免營養不足,同時給寶寶足夠的生長營養。
攝取B6維生素:如果孕吐較為嚴重,可以補充維生素B6,能抑制噁心、嘔吐感。麥片、蛋、黃豆、香蕉等都是能幫助我們的食材呢。
鋅:懷孕鋅的缺乏容易食慾不振,出現味覺和嗅覺障礙且嘔吐等現象會加重,容易出現倦怠感,所以像牡蠣、小魚乾、南瓜子等堅果類都可以攝取到鋅呢。
生薑:裡面的薑烯、薑酮有明顯的止嘔作用,炒菜時就放入薑絲或薑片吧。
蕃茄:含有抗氧化物質茄紅素,對於孕吐後有中和胃酸效果。

當然止吐沒有一定要吃什麼才可以,只要能讓媽咪們舒服不傷身的方式都可以嚐試。另外因為現代人都晚婚也晚生,所以如果準備要懷孕的朋友們,適當的備孕調整營養,健康生活也能讓孕期不舒服狀況減少很多呢!
詳全文

---------------------------------------------------------------------------------------------------------------

嬰幼兒健康:
新手爸媽看過來 寶寶便便顏色告訴您的事 善用嬰兒黃金九色卡 讓膽道閉鎖兒及早接受治療
小米出生第10天,媽媽比對兒童健康手冊內的黃金九色卡,發現小米的大便顏色偏淡,加上當時仍有黃疸現象,因此趕緊帶小米就醫,經抽血檢查後發現直接膽紅素及總膽紅素比值偏高,確認是膽道閉鎖引發的膽汁滯留性黃疸,小米在及早接受手術治療後恢復情況良好。透過這樣的案例,國民健康署提醒新手爸媽,嬰兒膽道閉鎖只要透過比對大便辨識卡即可觀察到,所以寶寶出生後要觀察便便顏色,才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守護寶寶健康。

發現新生兒膽道閉鎖 從觀察寶寶大便顏色做起
文獻指出台灣每年約有30至40名新生兒罹患膽道閉鎖,發生率約為萬分之1~2(在歐美國家為萬分之0.5~0.7),高居世界第二位(第一位為法屬玻里尼西亞),其致病原因仍未清楚,可能是先天性異常或感染及發炎所造成。膽道連結肝臟與十二指腸,是運送膽汁的通道,如膽道不通(閉鎖),膽汁無法排出滯留在肝臟,會影響肝功能,造成灰白或淡黃色大便,未接受治療者多數會在2歲前死亡,是兒童肝病死亡與換肝的第一大原因。若能早期篩檢並於60天內接受葛西手術,依日本研究顯示,其10年存活率可高達73%。
血液中紅血球的代謝分解產物「膽紅素」會經過肝臟處理排出體外,因新生兒的肝功能尚未成熟,處理膽紅素能力較差,無法代謝的膽紅素會造成皮膚及眼白泛黃,即所謂的黃疸。一般而言,黃疸在寶寶身上相當常見,出生後第2-3天出現,第4-5天達到高峰,約2週消失。然而哺餵母乳會使得膽紅素的代謝延長,造成母乳性黃疸,約須2-3個月後才會消退,而膽道閉鎖寶寶常被誤認為母乳性黃疸而延誤就醫。故黃疸寶寶應接受篩檢,以早期發現,及早就醫。如確診為膽道閉鎖,最好在出生60天內接受治療,以降低日後造成肝硬化的機率。

健康寶寶的大便該是什麼顏色? 九色嬰兒大便辨識卡 教您辨分明
為早期篩檢膽道閉鎖兒,國民健康署過去委託臺大醫學院小兒科張美惠教授研發嬰兒大便辨識卡,並於93年起納入兒童健康手冊。此辨識卡經逐年檢視修正,目前共有9種顏色(1-6號為不正常,7-9號為正常)。請家長將寶寶的便便及兒童健康手冊中的黃金九色卡在日光或白色燈光下比對,便便呈現黃色或綠色才是正常的。
嬰兒大便辨識卡自推行以來,已有美國、加拿大及英國等15國經過國民健康署及張美惠教授授權同意,將此卡使用於研究教學、顏色參考及推廣,對於國際在膽道閉鎖兒的篩檢上貢獻良多,也讓更多寶寶受益。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寶寶出生第14天黃疸持續不退或大便顏色出現淡黃色或偏淺色就要注意,如家長或主要照顧者對辨識嬰兒大便顏色有任何疑問,可撥打免付費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電話:0800-870-870(國語諧音:抱緊您 抱緊您)】,發現便便顏色不對,要盡快帶寶寶請教兒科醫師,讓醫師來診斷寶寶的健康狀況。

備註:
1.膽道閉鎖是一種新生兒的漸進性膽道病變,造成肝外膽管管腔封閉。膽道閉鎖的致病原因仍未清楚,但目前科學界已提出了數個學說。以下是兩個最重要的學說:
(1)先天性異常學說:膽道閉鎖的嬰兒常伴隨有先天的異常,包括下腔靜脈或門靜脈的異常、心室中隔缺損、多脾症候群、腸旋轉不良等。
(2)感染及發炎學說:膽道在胚胎時期原本發育正常,但其管腔卻在稍後因病毒感染而發炎、封閉(3)。如呼腸孤病毒第三型(reovirus type 3)及輪狀病毒是最常被提到與膽道閉鎖的病因可能有關。
2.葛西手術:由日本葛西教授於1970年代所發明的肝門腸吻合術(hepatic portoenterostomy),是將肝門處已纖維化的膽管及萎縮的膽囊去除,使這些細小膽管內的膽汁可流通至肝外。再取一段小腸直接與含有細小膽管的肝門處吻合,以便接納排放出的膽汁。

發布單位: 婦幼健康組 修改日:2018/07/18 發布日:2018/07/18
詳全文



---------------------------------------------------------------------------------------------------------------
疾病健康:
糖尿病運動4守則穩血糖!醫師推10分鐘運動促末梢血循
【早安健康/林嘉鴻(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穩定血糖的運動四守則

◎守則1 注意運動前後的血糖變化

運動前,如果血糖值太高(高於二五○mg/dl),身體可能無法提供運動所需的熱量,容易造成體內酮酸的產生。若血糖介於一○○~二五○mg/dl間,原則上是比較沒有危險性的,但仍須視個人狀況、運動型態、強度和時間適度補充點心。

而運動後若有血糖升高的現象(尤其是在早餐前運動時),可能是因為運動時間離用餐時間太近,或是運動前攝取的點心過量,可以適度調整運動時間和運動前的點心量。

◎守則2 避免單獨運動、攜帶文件、急救點心

隨身攜帶可以識別身分的證件,以及註明姓名、電話、地址、用藥情況、主治醫師、醫院等資料的糖尿病患識別卡,若發生意外時,方便他人採取應變急救措施。避免單獨行動,最好能有親友陪伴一起在公共場所活動,萬一身體不適或昏迷時才能得到即時照護。

為了避免運動後產生低血糖,應在激烈或長時間運動後適度補充點心,隨身預備糖錠、方糖、糖粉等急救點心。若是進行一整天的登山或健行等活動,建議每隔三十~六十分鐘補充少量點心。

不妨事前告知同伴低血糖的症狀和應變措施,萬一不小心發生狀況,才能立即做危機處理。

◎守則3 不要勉強自己

若運動當天的血糖控制不佳、或是身體有不舒服的情況發生時,如生病或視網膜出血時,應該避免運動。而運動時別忘了服裝也很重要,穿著一定要舒適,更要注意鞋襪,因為可以保護四肢,特別是腳部小心不要受傷。也盡量避免在天氣變化劇烈或過冷、過熱的情況下從事戶外運動。

◎守則4 暖身運動很重要

運動前和運動後都應做五∼十分鐘的暖身操和緩和運動,以避免因突然進行較大的運動量而受傷,或造成血壓急速變動。

糖尿病醫師大推的勃氏運動

勃氏運動是一種利用姿勢改變來增加末端血液循環,促進下肢循環的運動。建議每天至少做三∼四次,每次重覆三∼六遍,可以有效改善下肢循環。

1.身體平躺,兩腳墊在枕頭或棉被上,使腿部抬高約十五∼四十五度,維持三分鐘。

2.坐在床沿,雙腳自然垂放,左右來回晃動三分鐘。

3.平躺休息三~五分鐘,可以蓋棉被保暖,重複這三個動作。詳全文


妊娠糖尿病是什麼?控制妊娠糖尿病飲食7要點
2018-07-22 林俐岑營養師
【早安健康/林俐岑(益安診所營養師)】身為一名糖尿病衛教師(CDE),每年的糖尿病衛教學會年會是一定要參加的,今年有蠻多主題是談到GDM,因此想和大家來分享和孕期媽咪最有關係的「姙娠糖尿病GDM」的飲食該怎麼吃!以下的內容主要是參考蘇秀悅營養師主任的重點節錄以及俐岑營養師自己的整理,即使當天無法參加年會的糖尿病衛教師,也可以提供給您做參考!

「妊娠糖尿病」是什麼?

指孕婦於懷孕期間因胎盤的賀爾蒙關係,使得胰島素的作用降低,進而造成血糖異常上升,大部分的孕婦可以製造更多的胰島素來調節血糖,但也有一部分的孕婦胰島素製造不足,在血糖的調節上控制不佳,因而得到妊娠糖尿病。而妊娠糖尿病當然也包含有一類的孕婦是懷孕前就已經是第一型或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是孕婦常見的孕期併發症,目前全球的盛行率約1%~14%不等,依各國而有所不同。

「妊娠糖尿病」會為孕婦及胎兒帶來什麼健康風險?

對胎兒而言:容易造成「巨嬰症」,提高出生時的一些併發症發生機率,以及增加兒童期肥胖的機率,增加心血管疾病(CV)的風險;

對孕婦而言:提高難產風險、酮酸中毒,以及提高孕婦產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產後追蹤血糖(稍後說明)

目前建議:透過「飲食」、「運動」以及「生活型態」的調整來控制好GDM;介入的時間點:於第一孕期(1~3個月)或是第二孕期前半段(4、5個月)留意飲食、運動及生活型態,是可以避免GDM的發生,即使之後診斷GDM,透過以上三項也能夠控制良好。

「GDM的診斷」:當孕期介於24~28週之間,醫師或護士就會提醒孕婦要預約做OGTT「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目前產檢醫療案所多半直接採取「確立診斷」的方式,禁食空腹6-8小時,喝75公克葡萄糖水做血糖檢測,因為以前喝50公克葡萄糖水的「初步篩檢」若沒過,仍要再進一步做「100公克的OGTT檢測」。以下稍微說明兩者的差異:

哪些孕婦是高危險群?

年紀因素:越高齡懷孕的孕婦,罹患GDM的風險越高
肥胖因素:BMI大於等於25(過重Overwight)或是大於等於30(肥胖Obesity)都屬於高危險群

GDM血糖控制的目標?
Based on recommendationd from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Conference o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空腹血糖<95 mg/dL
飯後一小時血糖<140 mg/dL
飯後二小時血糖<120 mg/dL
HbA1c 標準:建議控制於6~6.5%,能夠控制於6%更好,但前提是要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如何管理好 GDM ?

主要是透過飲食及生活型態的調整,必要時利用藥物達到較佳的HbA1c
「胰島素治療」是對於GDM來說是較佳的藥物選擇
常見的糖尿病用藥:Metformin, glyburide可以被使用,但仍然會通過胎盤;所有口服用藥都缺乏長期的安全數據。

臨床上 GDM的營養治療方針

營養素的建議:無論是有無GDM的孕婦而言,營養素的建議差異不大。

GDM的營養治療(MNT),建議務必與您的營養師討論,制定出適合你專屬的「個別化營養計畫」為宜,才能有效率的管理好GDM。

以下有幾項務必達到的標準:
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至少要175公克/天 [避免酮酸中毒,避免攝取過度精緻澱粉食物,以富含纖維的全榖雜糧、根莖類為主]
蛋白質的攝取:至少要71公克/天 [確保胎兒有足夠蛋白質可以長肉]
膳食纖維的攝取:至少要28公克/天 [避免排便不順、穩定血糖]
目前並未有研究很肯定地認為低醣飲食(CHO佔熱量35%-45%)能有效地控制好GDM;而以「低GI飲食」模式來管理GDM也未有明確的研究來佐證。基本上無論是以「低醣」或是「低GI飲食」或是「低醣+合併低GI飲食」來管理GDM,都要留意上述的幾項要求。
此外,是否一定要少量多餐的飲食模式,可以依照孕婦的飲食習慣做調整;但是睡前點心務必要攝取,避免夜間低血糖的發生。(必要時須測量睡前血糖值)
配對的自我血糖監測,有助於了解餐食對血糖的反應,能夠幫助GDM婦女有效管理血糖值。
孕期的體重管理:能夠明顯的降低肥胖孕婦發生GDM的機率;若在開始懷孕就開始運動,可以降低第二孕期(中期)的體重增加。

GDM 的產後照護

GDM的產婦應該在生產後4-12週做75公克OGTT,以確認是否有糖尿病或是糖尿病前期。
GDM婦女在15-25年後,有50-75%比例會變成糖尿病。
GDM婦女就算產後4-12週的OGTT測試正常,但應該每1-3年做血糖篩檢。至於血糖篩檢的頻率,應視有無家族史、孕前BMI以及孕期的藥物治療等因素當作依據。
建議GDM婦女在產後仍以「健康飲食」以及「體重控制」為依循,將有助於降低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