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10月份健康新聞集錦

公告內容

飲食健康:
用油撇步 「兩多兩少」更健康
食安風暴再起,近期以餿水油或回收油製成的香豬油,引起民眾恐慌,許多人開始自製豬油食用。國民健康署提醒,豬油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食用過多容易使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導致血管內壁增厚、血管彈性降低,可能造成血壓上升,並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建議民眾改採「兩多兩少」的用油方式,包括少油、少反式脂肪、多選植物油、多選天然食材,飲食才更為健康。兩多指的是,多選植物油和多選天然食材。植物油包括大豆油、葵花籽油、橄欖油等,屬於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油。多選天然原態食物烹調,如部份肉類本身就含有油脂,以乾煎代替快炒逼出肉本身的油脂,可減少烹煮時油的使用量,或以堅果種子取代部分油脂,每日建議攝取約一湯匙量,約莫是杏仁果5粒、花生10粒、腰果5粒。
兩少則是利用少油烹煮,及減少反式脂肪。國健署指出,可以清蒸魚或白斬雞取代糖醋魚或椒麻雞,蔬菜也盡量清燙,避免油炸,高油脂的零食和點心應盡量避免,若要吃油炸食品,應去皮後再食用;第二個重點是應該減少反式脂肪,根據研究指出,每天只要攝取4到5公克的反式脂肪,就可能讓血液中膽固醇升高,使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3%,世界衛生組織更建議至2025年要完全停用。最好避開酥油和人造奶油製作的烘焙食物,如甜甜圈、蛋捲、爆米花等,同時可選擇反式脂肪標示為零的油品。

詳全文

天天1杯果汁 恐罹心臟病.患三高
澳洲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喝一杯果汁的人,比起偶爾喝果汁的人,心臟病和心絞痛的風險、比較高,也可能導致認知受損!國內醫師表示,果汁通常留下來的,都只是糖分跟熱量,尤其市售果汁、還會增加甜度,常常喝,會提高罹患三高、以及心臟疾病的機率,建議直接攝取水果,對身體才健康。
原來果汁幾乎都去掉水果的纖維,甚至市售果汁,為了增加口感,還會另外加糖,喝了對身體來說,幾乎沒有好處!之前英國研究就發現,同樣分量的果汁,熱量比可樂還要高,就是添加大量的糖,所以別再迷信喝果汁,想要攝取營養,還是別嫌麻煩,適量吃水果、最健康。
詳全文

美食要靠豬油? 營養師:少吃為妙
彰基血管醫學中心營養師蔡玲貞分析,研究證實,20歲後心血管功能會逐漸退化,而豬油、牛油等動物性油脂富含的飽和脂肪酸,會增加體內「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比例,提高血管硬化風險,因此建議成人每日飽和脂肪酸攝取量,勿超過總熱量的7%,而食用蛋、肉、牛奶等,就已能補足人體所需的飽和脂肪酸,毋須額外攝取豬油。
「用橄欖油拌沙拉、苦茶油拌麵線,也都非常美味。」蔡一賢表示,為求脂肪攝取均衡,烹調應盡量使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橄欖油、苦茶油、芥花油、葵花油等植物油,唯應避免高溫油炸,以免食入植物油因高溫裂變後產生的有害物質。
【豬油不易取代】 民眾偏好豬油香氣,是豬油銷售歷久不衰的主因;蔡玲貞直言,豬油特色難以取代,但既知多吃豬油無益健康,民眾實應逐步調整飲食喜好,例如少吃油炸食物,「豬油不是非吃不可。」吳映蓉建議,民眾可從改變烹調方式做起,例如多採蒸、滷、燉、水炒等方式,「炸雞腿若裹粉,食物熱量更高,」她說,「若改為烤雞腿,還能逼出多餘油脂。」。不建議民眾改以「植物性奶油」取代牛、豬油,因為人體不易代謝植物性奶油中含有的反式脂肪,且增加體內壞膽固醇的比例更勝動物油。
詳全文



嬰幼兒健康:
研究:孕婦接觸雙酚A 恐致兒氣喘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2013年在《過敏暨臨床免疫學》期刊發表研究指出,嬰兒若常接觸雙酚A,會增加12歲前氣喘發作風險。而美國馬里蘭大學團隊日前發表於《美國醫學會小兒科期刊》的研究顯示,幼兒出現氣喘症狀的比例,與孕婦尿液中殘留的雙酚A濃度有關。
馬里蘭大學小兒科副教授亞當史潘尼爾指出,除塑膠製品外,食品罐頭內膜及感熱紙收據中含有的雙酚A,是受試孕婦最常見的接觸源。史潘尼爾認為,儘管還需進一步釐清懷孕時期接觸雙酚A,對胎兒呼吸系統發育的直接影響,但若能多吃新鮮食物、減少食用罐頭,應有助減少氣喘兒比例。
詳全文



老人健康:
百萬熟齡族蛋白質攝取不足 營養師:優質蛋白質不可少
成功老化分成三個層次,首先是避免疾病與疾病造成的身心障礙,再者是維持高度的身心功能,最後則是積極投入生活、參與社會;而正確營養的攝取習慣,是欲達成「成功老化」的重要基石。
在台灣,50歲以上熟齡民眾,仍有1/5(換算近138萬人)蛋白質攝取不足,甚至31-50歲的年輕中壯族群也有1/10有同樣的問題。詹醫師補充,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重要成分,人體肌肉、骨骼、大腦組織的建構與免疫、代謝系統的運作,皆有賴充足的蛋白質攝取達成。蛋白質攝取不足的情況下,老年常見的失智、骨鬆、肌少症恐提前上身。
多數民眾知道肉類、奶、蛋含有豐富蛋白質,但攝取時又會擔心吃進過多脂肪及膽固醇。面對現代人的兩難,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邱詩涵表示,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不能偏廢,但應慎選低脂肪與膽固醇的食物來源,同時增加飲食中植物性蛋白質的比例,平衡營養素的攝取來源。而在植物性蛋白質的食物來源中,黃豆的蛋白質含量高,胺基酸組成成份完整,是優質的攝取來源。除了能補充蛋白質的攝取,避免肌少症與骨鬆的威脅。更能免除伴隨蛋白質攝取進多餘脂肪及膽固醇造成的健康隱憂。同時,黃豆製品中含有大豆異黃酮、卵磷脂、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多項重要營養素。大豆異黃酮與女性荷爾蒙有關,能改善更年期症狀;卵磷脂和腦部營養有關,能預防老年失智;膳食纖維則可促進腸道蠕動。
詳全文

老人戴假牙睡覺 肺炎2.3倍
日本最新研究發現,年長長輩如果戴著假牙睡覺,容易增加肺炎感染風險。研究人員建議年長長輩要多注意口腔衛生、口腔健康,晚上睡覺時最好脫去假牙,以減少肺炎威脅。研究人員指出,年長者口腔如果不健康、沒有養成良好口腔衛生習慣,很容易增加肺炎發生機率。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牙科研究期刊」(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參與研究的年長者裏面有四百五十三人戴假牙,其中有百分之四十點八的人習慣戴著假牙睡覺。研究人員分析發現,戴假牙睡覺的人比睡覺脫去假牙者更容易感染肺炎,其肺炎發生風險增加約兩點三倍。這項風險因子強烈程度與中風病史、認知功能缺損、呼吸道疾病等不相上下。
研究人員也發現,戴假牙睡覺的人較容易出現牙菌斑、口腔發炎等問題,口腔也較容易產生白色念珠球菌,發炎物質濃度明顯多於一般人。研究建議,年長者最好不要戴假牙睡覺,以免增加肺炎風險。
詳全文



生活健康:
研究:更年期後女性攝取更多鉀 能預防中風
根據美國的最新研究指出,更年期後的女性,每天吃足一定分量的鉀,未來中風的發生率,就能夠降低約兩成左右。
此研究來自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研究分析了九萬多名,五十歲至七十九歲之間的女性,並追蹤十一年,所得出的結果。這些受測者,研究之初,都未曾發生過中風,每日平均鉀攝取量為2611mg,研究發現,這些女性中,鉀攝取量最高的族群,比起鉀攝取量最低的族群,中風風險少了一成以上。若針對有高血壓的女性進行比較,有高血壓但加攝取量最高,與最低的族群相比,中風風險少了兩成。
研究人員指出,目前大部分的女性,鉀攝取量都未達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量,建議可以多吃蔬菜與水果,這些都是鉀含量很多的食物。

營養師小叮嚀:
預防高血壓飲食原則-得舒飲食:
1. 選擇全穀類:至少三分之二以上的全穀類 2. 天天5+5蔬果 3. 選擇低脂奶
4. 紅肉改白肉 5. 吃堅果用好油。
*但不建議使用在腎功能不佳、對堅果過敏等患者。


詳全文

醫:長期便祕 大腸直腸癌風險高
便祕者,當心大腸直腸癌上身!長春診所院長劉伯恩表示,便祕者糞便中累積的毒素不斷刺激腸道黏膜,長期恐致腸壁細胞病變而癌化。
除長期便秘者罹癌風險偏高外,陳冠仰指出,若突然出現便秘或腹瀉狀況,調整飲食及作息約2週至1個月後仍未改善,最好儘快就醫。他解釋,若腫瘤靠近小腸,可能出現腹瀉症狀,而像余苑綺般靠近直腸、肛門者,則可能因腸道阻塞而便祕。陳冠仰說,一般認為大腸直腸癌患者出現血便、腹痛等症狀時,往往已是第3、4期,但靠近直腸的腫瘤在早期就易出血,仍有早期發現並治療機會。
水分補充、運動量不足,及飲食多油脂、燒烤而缺乏纖維素,都是便秘常見的原因;劉伯恩提醒,肥胖者由於腹部及內臟堆積過多脂肪,擠壓腸胃蠕動空間,開刀後容易發生腹部沾黏情形,都可能導致便秘。而研究也證實,肥胖是大腸直腸癌危險因子之一,因此肥胖者切莫輕忽便秘症狀。
國健署目前提供50歲以上成人,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篩檢。王文𤦎則表示,有大腸直腸癌家族病史者,可提前自40歲開始定期篩檢;若有異常,再進一步接受大腸鏡診斷,而極易演變為腫瘤的大腸息肉,也可在大腸鏡檢時直接移除,以避免癌化。
詳全文

日增26名婦女罹乳癌 飲食3高1低降風險
乳癌是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每年約有9600名婦女罹患乳癌、1900人死亡,相當於每天新增26名乳癌患者、5名因而失去性命。醫師指出,飲食高油高糖、晚婚晚孕者,罹患乳癌的風險較高,建議飲食遵循低油、低鹽、低糖及高纖的「三高一低」原則。
飲食西化、晚婚、晚孕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女性日常飲食應遵循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的「三高一低」飲食指引,避免過度攝取精緻化食物,以及長期使用含有荷爾蒙類的藥物及製品,以免增加罹癌風險。
「女性應定期乳癌篩檢!」鄭偉宏建議,40歲以上的女性應定期接受乳癌篩檢,平時注意觀察是否有乳房皮膚不正常變化、無痛性乳房硬塊、乳頭凹陷,以及無法癒合的乳房傷口、腫大的腋下淋巴結等異狀,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詳全文



運動健康:
健走防骨鬆 每分鐘至少90步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芳萍今天指出,今年最新研究顯示,停經後婦女連續15週每週5天以6.3公里時速健走4.8公里,相較沒有健走習慣者,總骨密度提升0.4%、下肢骨密尤其明顯,顯見食物補鈣之外,健走也可強壯骨質。
陳芳萍說,強調走路速度的重點在邁出腳步踏地時的重力衝擊,可刺激骨質生成,散步、慢慢走路沒有這種效果,不妨健走前先量脈搏,健走時間要持續30分鐘,最大心跳要達每分鐘110到130下。步伐過大過小都不正確,健走每分鐘90到120步,大約是卡通歌「無敵鐵金鋼」、「科學小飛俠」、或是張惠妹的Bad Boy的節拍,聽音樂邊健走不僅能使心情愉快,更能維持健走節奏與拉長運動時間。
正確的健走姿勢應抬頭挺胸,保持頭部與肩膀放鬆,雙手微微握拳、手肘彎曲約90度,手臂自然前後擺動帶動步伐,自然抬膝跨出,腳尖先踩地再腳掌著地,省力又避免運動傷害。
詳全文



戒菸健康:
研究:抽菸+糖尿病平均少活14.4年
最新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若是有抽菸,則要平均少活14.4年;該項研究是由國家衛生研究院溫啟邦教授依據美兆健檢資料庫所做的研究分析,根據1994年起美兆62.5萬人的健檢資料庫為基礎,並串聯至2011年底之死亡檔(約27,000筆死亡資料),分析17年來,健康風險因子對壽命長短的影響。健康風險因子包括年齡、性別、高血壓(高血壓前期)、糖尿病(糖尿病前期)、高血脂、肥胖(過重)、吸菸、飲酒、嚼檳榔、不運動等,以及特殊危險因子如CRP(C-反應蛋白)、高尿酸、慢性腎臟病(CKD)、蛋白尿、肺功能、及心跳等指標的不同風險值。
結果發現,具有單一危險因子的風險就不小,如男性糖尿病患者會少活8.2年,心跳每分鐘超過90下以上,壽命減少9年,超過100以上,更會減壽12年,貧血(≦11.5g/dL)短命11.5歲,嚼檳榔者短命5歲,吸菸者短命5歲,不運動者少4.7歲,高血壓少4.3歲等等。然而,如能以規律運動改善這些風險,可防止減壽、且可延壽3-5年。
進一步分析顯示,如果有兩種危險因子共同存在,則減壽年歲幾乎是兩者相加。有兩種危險因子的人大約佔美兆會員的一半(44%),例如同時有糖尿病與蛋白尿,減壽多達15-18年(微量蛋白尿少活11年,輕度蛋白尿少活18年,重度少活23年),顯然糖尿病患者的壽命,與有無蛋白尿有關;若有吸菸的糖尿病患者,則會減壽14.4歲;若同時有三種因子,減壽可超過20年(糖尿病+輕度尿蛋白+吸菸,減壽24.7歲)。
詳全文



藥品健康:
高血壓患未按時服藥 當心中風機率高
「我的血壓控制得不錯不用吃藥啦」、「血壓有高就吃,正常就沒吃」,這是許多民眾常說的話,卻不知道不按時吃藥,恐會造成不良後果,每當事情發生時,總是會說平常看他都好好的,怎麼突然中風等,尤其現在天氣變化大,更應該要注意血壓的控制及保暖。
像是早上有運動習慣者,應先暖身及穿暖和再出門,以免溫差太大,容易造成中風,除此之外,基隆市衛生局也針對三高民眾,提供注意事項,以免忽略後對身體造成危害:
1)糖尿病患者/應做好足部的保暖,因為天氣冷使得末梢神經感覺變差,就算有傷口也不易察覺。
2)血脂偏高/在冬天時要多注意飲食,不要因為天氣冷進補,對於薑母鴨、羊肉爐來者不拒,為了健康著想,飲食要輕淡,不要吃太油膩才對。
3)高血壓患者/應每天監測自己的血壓值,隨時關心自己的健康狀況。
詳全文



疾病健康:
做到6大好習慣 穩定血壓不上升
當罹患高血壓,除了聽從醫囑服藥外,醫師建議,維持理想體重、飲食多蔬果少油鹽、規律運動、飲酒勿過量、戒菸,以及心情保持愉悅,做到這6大好習慣,有助於穩定血壓不上升。
當得知罹患高血壓,需要注意什麼?首先應正確服藥,並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有助於穩定血壓。包括維持理想體重有助於降低血壓;多吃蔬果、少油少鹽,每天鹽攝取量要少於6克;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每天至少從事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
另外,飲酒勿過量、戒菸,及保持心情愉悅,也有助於穩定血壓。蔡維哲舉例,男性每天不可飲用超過啤酒的720cc,體重較輕者或女性,飲酒量為男性的一半,而戒煙可減少對血管的傷害。
蔡維哲強調,高血壓患者只要將血壓維持在130/80mmHg範圍以內,就能降低發生慢性腎衰竭、腦中風、心肌梗塞等併發症的機率。
詳全文

痛風盛行率逐年升 好發中年男、停經女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胡宗慶醫師表示,痛風一般好發於40至60歲男性及停經後女性,因女性荷爾蒙可促進尿酸排泄,但停經後荷爾蒙改變使得尿酸值上升而容易得到痛風,但近年來物質生活提高,臺灣的痛風與高尿血症盛行率有逐年上升,且發病年齡下降的趨勢。
痛風是因血中尿酸濃度過高,引起尿酸鈉鹽結晶沉積,而急性痛風發作的誘發因子包括近期大量飲酒、紅肉、海產的攝取或與體重增加有關,當痛風發作時可見關節處有紅、腫、熱、痛等現象,且容易好發於下肢關節處。而高尿酸血症是導致痛風的最重要因素,當血中尿酸值大於7.0 mg/dL,且血中尿酸濃度越高,持續的時間越久,發生痛風的機會越大。
胡宗慶醫師叮嚀,從未有過痛風關節炎發作但血中尿酸值高於7 mg/dL者,即應注意調整飲食,減少啤酒、烈酒、內臟、海產的攝取,若已經罹患痛風關節炎之患者,建議接受長期藥物治療,尤其現在正值秋末冬初之際,國人喜歡進補、吃火鍋、啃秋蟹,應避免逞一時口腹之慾,以免造成身體健康的損害。

營養師小叮嚀:
痛風患者生活飲食控制原則---
1. 維持標準體重
2. 規律且適度運動,隨時補充水分(每天>2000ml)
3. 保持正常生活習慣:不熬夜、不日夜顛倒
4. 飲食控制:控制豆魚肉蛋類攝取量,避開內臟類、小魚乾、肉湯/火鍋湯等高普林食物
5. 避免飲酒


詳全文

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濃度上升 攝護腺癌易復發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攝護腺癌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後,若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三酸甘油脂濃度上升,癌症復發風險就會增加。
研究人員分析八百四十三名男性攝護腺癌患者健康資訊,這些患者確診後都曾接受攝護腺癌治療手術,且手術前都不曾服用降血脂史他汀類藥物。研究數據顯示,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濃度指數如果超過一百五十,攝護腺癌復發風險就會上升百分之三十五。以膽固醇濃度指數兩百以上的血脂異常患者來說,膽固醇濃度指數每增加十,攝護腺癌復發風險就會上升百分之九。而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似乎對預防攝護腺癌復發有點幫助。好膽固醇濃度指數每增加十,癌症復發風險就會減少約百分之三十九。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