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5月份健康新聞集錦

公告內容

飲食健康:
聰明控糖不發胖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營養室主任歐陽鍾美表示,在飲食風氣改變下,外食增加,許多上班族喜歡吃個便當搭配1杯含糖飲料,或是找同事吃下午茶大啖甜食減壓,都會提高糖分攝取;而許多媽媽做菜喜歡加糖,不論是番茄炒蛋、糖醋排骨、滷肉等,都免不了往鍋裡放幾匙砂糖,一餐下來也多吃不少糖分。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團隊曾於1999~2002年間,分析參加全國健康和營養調查的5309位參與者,向政府取得這些民眾的DNA樣本加以分析,這些參與者的年齡介於20~65歲,是無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人,研究發現,含糖汽水的消耗量與端粒長度有關。所謂的「端粒」,指的是染色體末端的DNA重複序列,作用為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
這個研究顯示,有21%的參與者每天至少喝20盎司的含糖汽水,如果用端粒的長度做為計算細胞年齡標準的話,那麼這21%的人,他們的細胞比整體平均老了4.69歲,證明「糖與老化」有關聯性。目前已知的是,端粒縮短還與組織氧化損傷、發炎以及胰島素阻抗有關。端粒長度的活性也與癌症細胞的抑制有關聯。
但歐陽鍾美認為,「糖」仍有其好處,適當攝取會讓心情愉悅,增進食慾,只要能聽從營養師的建議酌量食用,對身體仍有不少好處。歐陽鍾美建議,若是主婦要做菜或甜點、飲料時,可多利用紅糖或黑糖,取代白砂糖等空有熱量但營養價值低的糖類。但最重要的是,不論是何種類的糖,都要適量攝取,做菜盡量少糖,如果可以,多用天然食材取代糖類,例如芒果、鳳梨、蘋果等水果入菜,「少糖從廚房開始」,全家人都更健康。
營養師小叮嚀:每天攝取的糖量,應占每天攝取熱量的10%以下。
詳全文


下午腦昏沉 黑巧克力可提神
長期攝取黑巧克力,能擴充血管、降低血壓,根據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發表於《神經調節》醫療期刊的最新研究,黑巧克力中可可濃度高,其中含有刺激性物質「茶胺酸」,能短暫讓人集中精神。
北亞利桑那大學心理科學教授賴瑞‧史蒂芬指出,「只要食用一條可可濃度較高的巧克力棒,頭腦可變得清晰。」他補充,糖分與牛奶含量高、可可濃度低的巧克力棒,因茶胺酸含量較少,提神效果較差。
「茶胺酸能刺激α腦波的產生,讓人清醒又放鬆,頭腦更清楚。」史蒂芬表示,此研究的研究員首度利用可偵測腦內運作的腦電圖來測試黑巧克力對腦部造成的短期影響。結果發現,122名18至25歲受測者中,食用濃度60%黑巧克力的受測者注意力更集中,腦部運作更靈敏。
人們多認為巧克力吃太多會有不良影響,然而可可中的茶胺酸不但可以降低血壓,也可提振精神,茶胺酸也可見於茶葉中,是一種好處多多的胺基酸。
詳全文


一直哈啾?吃優格能對抗花粉過敏
美國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醫學院的研究員分析過去23項相關研究,總共涉及超過1900名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17項研究都指出,益生菌對抗花粉熱的效果比安慰劑明顯有用。
花粉熱是由於花粉當中的蛋白質造成鼻子、眼睛、喉嚨等部位腫大、發炎,而研究員在《鼻過敏國際論壇》(International Forum of Allergy & Rhinology)期刊上指出,益生菌可以改善各種發炎症狀,包含花粉熱、皮膚炎、腸躁症等。研究員表示,益生菌可以強化腸道中的細菌平衡,進而影響免疫系統的白血球細胞─T細胞的活動,藉此改善患者的過敏症狀,促進病患的生活品質。
荷蘭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的研究發現,優格當中的益生菌有助於減少負面情緒,進而預防憂鬱症。研究員表示,受試者服用了4個星期的益生菌之後,明顯對於傷心情緒的反應比較低。
由於腸道和大腦之間有一套神經系統相連結,彼此會相互影響,當腸胃不健康時,就會刺激大腦產生負面情緒。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發現,優格當中的益生菌可以減緩大腦在情緒、壓力方面的活動,因此有和緩心情的效果。
詳全文
嬰幼兒健康:
準媽媽多吃碘、葉酸,寶寶會聰明喔
國健署提醒準媽媽們,碘及葉酸是寶寶腦部發育的守護星,平時應多吃菠菜、油菜、黃豆製品、瘦肉、柑橘類水果以及海帶、紫菜、貝類等富含碘及葉酸的食物,才能讓寶寶聰明又健康。
國健署調查,19~44歲的女性中,39.5%碘不足、9.1%葉酸不足,而這2種營養素對胎兒中樞神經發育影響重大,一旦缺乏,可能導致神經管缺陷、無腦等先天性畸形,甚至造成死胎或流產。
國健署指出,女性通常在孕期5~6週才發現自己懷孕,但胎兒的腦部及中樞神經系統早在懷孕第3週即開始發育,因此19~44歲、準備懷孕的婦女每日應攝取140微克碘,孕期及哺乳期則需200~250微克碘。準備懷孕的女性受孕前一個月至懷孕期間每日600微克、哺乳期則是每日500微克的葉酸。
含碘豐富的食物包括海帶、紫菜、貝類、海魚等,烹調時也可選用標示「碘酸鉀」或「碘化鉀」的加碘鹽,孕期及哺乳期婦女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服用碘劑強化碘的攝取;富含葉酸的食物有菠菜、油菜和青江菜等綠色蔬菜、黃豆製品、瘦肉、肝臟及柑橘類水果等,均需多多攝取。
詳全文


京奧寶寶較重 或因受空汙損害小
一項針對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懷孕女性的研究顯示,她們的寶寶出生時體重明顯高於之前或之後一年出生的嬰兒。由於京奧期間嚴格控管空氣品質,研究者認為,空氣汙染可能損害胎盤功能。
這項研究由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流行病學家李契主導、北京首都醫科大學、中國環境科學院及其他多位學者參與,發表在「環境健康展望」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Perspectives)。研究調查了8萬3672名來自北京的媽媽。結果顯示,北京奧運會期間(2008年8月8日至24日)懷孕8個月的婦女,嬰兒出生後平均比2007年或2009年出生的嬰兒重23克。
英國的醫學期刊「刺胳針」也曾刊登研究,指出空氣汙染中的有毒物質使得中國大陸在2010年有120萬人夭折。
詳全文


孕婦吸菸 小寶寶恐胎死腹中
長庚醫院副院長謝燦堂表示,尼古丁會使子宮血管收縮,降低血流量,讓原本應該攜帶氧氣的紅血球細胞,改攜帶一氧化碳,導致嬰兒營養及氧份來源減少,降低寶寶體重及活動力,同時因為血流不足,加速胎盤早期鈣化,容易導致早產,嚴重恐成為死胎。
大多數女性發現懷孕通常已經第2個月,甚至3個月後才發現,而胎兒前3個月的成長特別重要也最脆弱,建議只要沒有避孕的女性就要戒菸,並遠離二手菸、三手菸的環境,才能孕育出健康的寶寶。
婦產科教授、董氏基金會董事長謝孟雄強調,菸品點燃會產生7000種化學物質,其中有超過250種有害化學物質,以及70種致癌物。根據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指出,女性吸菸會使孩子出生時出現顱骨缺損的風險增加3成3,出現肢體缺失或畸形的風險增加2成6,出現腹裂的風險增加5成,危害寶寶的風險相當大。
詳全文

老人健康:
老人口腔功能倒退嚕 恐影響營養吸收
根據內政部統計指出,截至103年3月底為止,台南市65歲以上老人佔12.76%,高於全國的12.14%,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老人健康議題也越受到重視,特別是老年人牙齒疾患及口腔衛生更是不容忽視。
牙醫師江峪表示,牙周病及齲齒是牙齒2大無形殺手,一旦牙齒鬆動、缺牙後,若不及時填補,除了會影響自信心外,更會影響營養吸收狀況,長久下來身體就會變得虛弱、機能變差,因此,建議民眾應每半年定期接受檢查一次,並且飯後立即刷牙、使用牙線清潔牙縫,以及使用含氟牙膏、牙齒塗氟或於飲水中加氟,以確保口腔健康。
除了多刷牙、使用含氟牙膏,以及定期檢查外,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過去也曾推動長者健口操,只要每天10分鐘,不僅有助於延緩口腔機能退化速度外,還可加強攝食與吞嚥機能,預防窒息、誤嚥及吸入性肺炎,進而提升生活品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對中老年人牙齒保健的80歲時,至少有20顆牙能正常咀嚼的目標。
詳全文


吃得均衡 不怕癡呆健忘
最新醫學研究發現,吃得健康均衡很有機會可以降低大腦退化及記憶力減退的風險。而研究人員所定義的「均衡飲食」,包含大量蔬果、堅果、魚、適量的酒和少量的紅肉。
「神經學」月刊(Neurology)本週發表的一篇研究讓我們更加了解飲食健康與降低記憶力率退的相關性。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專家史奈德博士(HeatherSnyder)指出:「一般觀念認為均衡飲食或許有助減少認知能力衰退,這項研究更加支持以上論點。」
過去研究多強調特定飲食與提升認知功能的關係,這篇研究建議加強整體飲食健康,指出這對保養大腦、降低記憶力衰退和認知障礙的風險很重要。
營養師小叮嚀:每日飲食指南 1.全榖根莖類1.5~4碗 2.豆魚肉蛋類3~8份 3.蔬菜類3~5碟 4.低脂乳品類1.5~2杯 5.水果類2~4份 6.油脂3~7茶匙,堅果種子類1份。
詳全文

心理健康:
同儕支持 有助改善產後憂鬱
根據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新一項研究指出,同儕電話的支持,有助於降低產後憂鬱症發生率。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媽媽照顧小孩的責任和行為,就像是沒有下班時間的長期工作,為多數媽媽帶來壓力,不僅是第一胎的新手媽媽,生第二胎的婦女,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更提高兩倍以上。因此,面對類似情形,身邊的親友可適時陪伴或電話鼓勵,成為重要支持方式。
產後憂鬱症指的是婦女在生產後出現情緒上的憂鬱現象,通常發生在產後4周內,症狀會影響婦女照顧新生兒能力。為改善產後憂鬱狀況,卡爾加里大學的研究,特別招募64位產後2年內罹患憂鬱症的母親,研究之初所有受試者都呈現中度憂鬱症狀態。此研究提供受試者接受同儕支持訓練,並提供平均9通的支持電話,測試後發現,受者者的憂鬱比率在中段時降到8.1%,37人中有3人有憂鬱症;到研究結束時,憂鬱比率回升至11.8%,34人中有4人有憂鬱症。
本研究提供電話支持的志願者,皆有從產後憂鬱症康復的經驗,可有效提供產後憂鬱的母親三大幫助。第一是「普同感」,讓她們了解自己不孤獨;第二是「希望灌注」,透過支持者分享,讓她們知道狀況是可以改善的;第三是「實質的幫助」,支持者提供的康復經驗,能讓她們在生活中知道如何調適現況。
詳全文

生活健康:
最「瘦」用的母親節禮物 4招擊退腰內肉
阮綜合醫院家醫科潘咸廷醫師說,腰圍變粗、身材變形,幾乎是所有媽媽共同的煩惱。研究調查顯示,女性進入更年期後,腹部肥胖比率遠超過男性,堆積在腹部的脂肪,不僅影響身體代謝功能,還會升高三酸甘油酯和血糖值,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台灣女性更年期大多發生在48至52歲間,更年期肥胖的主要原因在於女性荷爾蒙減少、身體活動力不足和基礎代謝率下降。但很多媽媽不了解為何食量沒增加,體重卻直線上升,反覆不適當的減肥反而造成身體機能受損,形成惡性循環。
潘咸廷醫師提到,媽媽要健康甩油,控制體重不讓身材隨著年紀增長而走樣,可把握以下原則:
1)飲食少油多蔬果/多吃蔬果、增加纖維質攝取量,少吃油炸類食物,避免過多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2)補充鈣質及維生素/更年期婦女因體內雌性激素分泌量減少,骨質流失速度變快,建議適量補充鈣質,如脫脂牛奶、維生素B群、維生素D3,幫助鈣質吸收。此外,五穀雜糧、豆類製品,芹菜、青色花椰菜、甘藷、牛蒡、山藥等蔬菜,都含有植物性荷爾蒙,能補充雌性激素。
3)運動/減重沒有速成,規律且適量運動,可選擇較低衝擊力的太極拳、瑜珈、健走、慢跑、游泳等。
4)定期健檢/女性進入更年期之後,生理機能快速退化,建議應定期做健康檢查,瞭解身體的變化,且多參與社交活動,提升整體生活品質,身心靈都健康。
詳全文


優良油脂 減少認知退化
巴塞隆那大學附設醫院研究指出,在地中海型飲食的基礎上,適量攝取更多冷壓橄欖油與堅果更能減少與年齡增長有關的認知能力退化。
巴塞隆那大學附設醫院血脂科研究團隊分析450名平均67歲的年長者的資訊達7年,他們全部都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尚無失智現象。長者們被隨機分為三組,一組在地中海型飲食的基礎上,每周增加攝取33盎司的初榨橄欖油,另一組每周增加30克的綜合堅果。其餘則採取低脂飲食。結果顯示,在地中海飲食基礎上增加初榨橄欖油及堅果的人,記憶與思考分數皆顯著高於採低脂飲食受試者。該研究已發表在《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
紐約大學醫學中心資深臨床營養師莎曼莎˙海勒強調,優良脂肪有助大腦運作及整體健康。如果缺乏適合的脂質,細胞便缺乏保護,亦無法正常運作。藉所攝取適當脂肪,身體才能製造具保護作用的髓磷脂。一味限制脂肪攝取明顯不利腦神經細胞的正常運作。
詳全文


乳房組成大不同 不當減重小心縮胸
乳房檢查專科池永昌醫師提醒所有女性,不當的減重方式,或是過於激烈的短期瘦身,不僅對身體健康有所影響及容易復胖外,更可怕的是可能會讓妳的事業線成了「太平公主」,或是讓原本豐挺的雙峰變成鬆弛下垂的「木瓜乳」!
想要達到「減重不瘦胸」的目標,女性必然要對乳房的構造有所了解,一般乳房大致上可分為脂肪型乳房與乳腺型乳房,其組成分布是天生的,多與基因遺傳有關,不過統計發現,西方人多半是屬於脂肪型乳房,我們東方人則以乳腺型乳房較多。減肥影響胸部大小最為關鍵的就是乳房的組成,臨床發現尤其是「脂肪型乳房」最容易縮水。
過度減重會造成皮膚粗糙、老化,若想維持皮膚光澤、有彈性、不粗糙,可從日常生活的飲食中補充膠原蛋白,如蹄筋、海參、木耳、肉皮、豬蹄、橘子、蛋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是屬於脂肪型乳房,減肥時一定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能以劇烈的方式不當快速減肥,如完全禁食、或濫用減肥藥物等,除了容易引起胸部縮水外,更可怕的是,因為短時間內減去大量脂肪,支撐皮膚彈性的脂肪流失了,胸部肌膚反而會變得鬆弛下垂,比胸部縮水更為可怕!
池永昌醫師提醒,女性想要減重,又不想要胸部縮水,除了減重速度不能太過劇烈、不濫用減肥藥物、減肥期間仍要注意均衡飲食外,認識自己的乳房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建議可透過相關乳房斷層掃描檢查,先了解自己的乳房組成,搭配適合自己的減重計劃,避免出現減重卻讓胸部一起縮水的窘狀;除了可以區分乳房屬於脂肪型還是乳腺型外,還能偵測乳房有無可疑病灶,為女性乳房健康把關。
詳全文

運動健康:
運動後要補充熱量!300大卡最佳
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劉珍芳指出,運動結束後的半小時到一小時之間,是最好的身體修復期,所以應補充約300大卡含適量之「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及運動飲料輕食組合來恢復體力。
最聰明的做法是,於運動後半小時至一小時的黃金時間內選擇性進食,此時的熱量補充傾向於修復消耗能量與肌肉,以均衡飲食的概念,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適量脂質,熱量控制在300大卡左右,能對肌肉恢復產生較好的效果,熱量控制在300大卡左右,並不會增加脂質合成讓身體變胖。
她建議,運動後補充食物可以簡單輕食為主,例如,茶葉蛋搭配主食,如地瓜、薄片白吐司等全榖根莖類食物,亦或香蕉、蘋果等水果也是不錯的選擇,不僅補充運動間所流失的水分與電解質,更能恢復損耗的能量與組織,只要攝取正確且適量的食物,不必再忍受運動後的飢腸轆轆,更讓運動達到最佳效果。
詳全文

藥品健康:
長期使用BZD類安眠藥 腦癌風險增倍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的調查,國人每年服用安眠藥超過3億粒。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研究發現,連續三個月長期使用「苯二氮平」(Benzodiazepines, BZD)類的安眠藥,罹患腦癌風險比一般人高出98%。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與研究所博士班國際學生Usman Iqbal等人,根據過去15年的健保資料庫資料,將長期使用BZD類安眠藥的患者與沒有罹癌的使用者相對照發現,鎮靜安眠劑當中的最大宗「苯二氮平」(Benzodiazepines, BZD)的安眠藥,如果連續長期使用三個月,罹患腦癌風險比一般人高出98%、食道癌風險提高59%,胰臟癌的罹癌風險也增加41%。這項研究,也已經刊登在國際著名醫學期刊「Medicine」上。
BZD類安眠藥容易增加將近一倍的罹患腦瘤機率,可能是因為BZD類的安眠藥助要是作用在,神經傳導物質GABA接受器上,而GABA接受器又大多分佈在腦部的神經細胞上有關。但進一步的機轉,目前還不清楚。
李友專也指出,像是國人用量較大的贊安諾錠(Alprazolam)、悠樂丁錠(Lorazepam)屬於高風險的BZD類安眠藥。但是像是煩寧(Diazepam)與利眠寧(Chlordiazepoxide)等藥品,則屬於低風險。
詳全文


肌肉撕裂傷 少打類固醇
針對受傷部位注射類固醇方式是常見治療方式,北市聯醫陽明院區復健科醫師江研壹提醒,年輕活動量大的民眾較不適合,年長者如果對活動量要求不高,只是需快速減少發炎與止痛,類固醇還是可以適度使用。但一年最好不要注射超過三次。
針對受傷部位注射類固醇方式是常見治療方式,然而醫師表示,注射類固醇會使得組織變薄與脆,且無法改善關節的穩定性,所以長期下來並不適合使用於運動選手與日常生活相對需要勞力的患者,否則很容易再受傷。如果是肌腱完全斷裂,則需由骨科進行手術。
與注射類固醇作用不同的則有增生療法,是將增生劑(如高濃度葡萄糖水、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等)注射在受傷部位附近的韌帶、肌腱著骨點,藉由增生劑來引發自身的修復反應,以達到組織增生,強化韌帶效果,改善最根本的關節不穩定問題。
根據美國佛羅里達州疼痛醫學會為增生注射治療所發表文章,顯示48%至82%患者滿意增生注射治療療效,但並不是萬靈丹,假如患者接受注射治療四次後,症狀完全沒有任何改善,通常代表注射無效。
醫師解釋,增生注射治療會使注射處產生局部可控制的發炎,促使代謝掉原先造成疼痛及強度不佳的組織,所以在治療過程及之後需避免服用消炎藥,以免降低療效。
詳全文

疾病健康:
抹蒜頭治富貴手?4秘訣遠離脫屑
網路盛傳適度於手部塗抹蒜頭、白醋、米酒等調味料混合而成的汁液,有助殺菌、舒緩富貴手症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王國憲表示,上述成分確實有一定殺菌的作用。但富貴手的產生與細菌並無相關連性。若貿然使用此一偏方,不僅無法達到治療、舒緩效果,蒜頭中的大蒜素,以及酒精、醋酸等成分,更可能過度刺激肌膚,使富貴手症狀更加惡化。
富貴手是一種手部的濕疹問題,因手部皮膚頻繁洗手,導致皮脂缺乏;或是長期接觸、暴露於刺激性的物質如洗潔劑、染髮劑有關。個人體質也是造成此一疾病的重要因素,但一般來說,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手腳掌角化症、尋常性魚鱗癬、手腳多汗者,都較一般人容易產生富貴手問題。
想要擺脫惱人的脫屑、肌膚乾裂問題,應從降低接觸敏感、刺激性物質做起。王國憲醫師提供4大日常保養秘訣,幫助該類患者,成功遠離富貴手侵擾。
秘訣1/勿頻繁碰水
有富貴手問題的朋友,由於其皮膚角質層缺損,保濕、鎖水作用較一般人來的差,容易受外界刺激。然而頻繁接觸水分、洗手的動作,卻會造成手部皮膚角質層的過度刺激,使本就無法留住水分的肌膚因反覆乾洗的動作,喪失具有保護作用的皮脂成分,引起乾裂、脫屑、龜裂等症狀
秘訣2/配戴手套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洗碗精、洗衣精等清潔用品,也都是導致富貴手發生的刺激性物品。王國憲醫師建議,有富貴手問題的朋友,不妨於從事上述工作時,戴上手套(以有棉質、紗狀內裡,有助吸汗的橡皮手套為佳)來隔絕外界刺激,加以防護,都是不錯的防範方式。
秘訣3/避免刺激性食物
日常飲食中盡可能減少食用辛辣、刺激的辛香調料、油炸食物,對於緩解富貴手症狀發生,也有一定的防範效果。
秘訣4/適度保濕
適度使用有滋潤效果的凡士林、護手產品或乳液,讓手部維持滋潤、保濕的狀態就是非常不錯的防護、保養方式。
詳全文


研究:麻疹傷害免疫 持續3年
科學家今天表示,感染麻疹對免疫系統的傷害可能長達3年,感染者即便從麻疹痊癒後仍飽受其他傳染病威脅,因此施打麻疹疫苗的好處不僅在於預防麻疹,還包括其他疾病。
今天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研究指出,疫苗能預防感染麻疹,避免麻疹病毒引發的免疫系統受損。孩童一旦感染麻疹,在接下來2到3年恐怕難以招架其他傳染病。這項研究著重在稱作「免疫失憶」的現象,感染麻疹會破壞人體內先前「記得」如何阻止病原體的免疫細胞。
過去研究顯示,「免疫失憶」的情況會持續1或2個月。然而這份新研究根據美國、丹麥、英國與威爾斯等國的數十年兒童健康資料,顯示麻疹引發的免疫毀損情形會持續28個月。在這段期間,即便從麻疹痊癒的兒童,面臨其他疾病的死亡風險較高,原因在於免疫記憶細胞的長期耗損。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傳染病免疫學家暨流行病學家米納(Michael Mina)表示:「這項研究顯示,麻疹可能對免疫系統造成長時間影響。孩童一旦感染麻疹,接下來數年都飽受其他疾病威脅。研究顯示,麻疹疫苗的好處不光是在於預防麻疹而已。」
詳全文

年節飲食:
歡慶母親節三妙招!可喝酒、吃蛋糕媽媽血糖不飆高
母親節將至,子女準備豐盛大餐,然而罹患糖尿病的媽媽,若在此時此刻似無忌憚的所有食物全都入口,血糖恐怕因此狂飆,危害健康!台中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徐盛邦建議的過節撇步,讓媽媽於歡慶之時,也能兼顧血糖控制:
1)吃完蛋糕,正餐記得少吃半碗飯/坊間有些標榜無糖或低糖的蛋糕,脂肪的量上升很多,購買時要特別留意成份,如果單寫無糖就要看是不是脂肪相對高,最好是無糖、低脂肪。他強調,糖尿病人不是不能吃蛋糕,只是一片重量110克的蛋糕,就有30到50克的醣份,等於媽媽吃一塊蛋糕,就要少吃半碗飯,如此進行醣份代換後,血糖仍可以穩定。
2)選擇無糖蛋糕較健康/很多人擔心阿斯巴甜、糖精對人體負擔。徐盛邦醫師表示,所謂「無糖」,是指無人類好吸收的糖份,如人工甘味劑。美國的建議是每人每公斤吃50毫克的阿斯巴甜以上才會有害人體,相當於一天喝20瓶健怡可樂,偶爾吃人工代糖食物,人體不太吸收,影響脂肪的狀況不明顯,且血糖也會相對穩定。
3)酒可以喝,但切記要適量/酒不會造成高血糖,平時血糖穩定的糖尿病人喝點小酒並沒有大問題,所謂「小酒」指的是一天喝不要超過15克酒精,以濃度58度的高梁酒計算,約為30到40cc,啤酒則是4、5百cc。但酒精會讓低血糖風險上升,容易低血糖的患者就儘量不要飲酒。
詳全文